一品楼凤qm论坛_一品楼九品_全国楼风app_小姐威客网楼风信信息论坛2024

  1. 我的圖書館
  2. 移動圖書館
  3. 圖書館舊版
  4. 學校主頁
首頁
當前位置: 首頁 >> 館內新聞 >> 正文
    館內新聞
    湖畔講壇第119期:從冥古宙到現代農業(yè)——葉綠體掌控的地球歷史
    2019年04月18日 00:00

湖畔講壇第119期:從冥古宙到現代農業(yè)——葉綠體掌控的地球歷史

地球的生物圈、大氣層、巖石層、水系和冰川是有機相連的一體,我們人類和所有物種也有聯(lián)系,包括過去的物種,生命和非生命之間也是密切聯(lián)系的,整個世界生機勃勃,而這個基礎,即是光合作用,就是小小的藍細菌和他們的后裔。

2019年4月12日晚上,海南大學熱帶農林學院萬迎朗教授做客“湖畔講壇”第119期,為在座的師生講述:“從冥古宙到現代農業(yè)——葉綠體掌控的地球歷史”。

從中國古代神話盤古開天地的混沌世界和希臘神話的混沌歷史,萬教授引述出生命的起源,其誕生于混沌和秩序,再娓娓道來小小的藍細菌,其光合作用對地球歷史的推動。

距今40億年前,地球尚未冷卻,地表溫度達1600?C,地球尚處在冥古宙時代,光合作用這樣的復雜化學反應可能在宇宙深處,在冥古宙之前就已經發(fā)生。

25億年前,由于地殼的板塊運動,地表露出大量淺灘,適宜于藍細菌生長。藍細菌作為最早的光合細菌,成為了大約25億年前大氧化事件的始作俑者,改變了地球的地層結構,同時帶來地球上第一次物種大滅絕。

其主因是由于藍細菌高效的光合作用和過度繁殖,其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對當時的生命而言是劇毒,這樣藍細菌完成了地球生物圈的第一次大清洗:厭氧生命大滅絕,而其迅速成為整個地球的統(tǒng)治性物種。加上大氣中氧氣結合物如甲烷等消耗殆盡等原因共同作用,地球發(fā)生氧爆發(fā)。大氣層失去了重要溫室氣體,全球變冷進入持續(xù)3億年的大冰期——休倫冰期,可以說光合作用為地球帶來了第一次生態(tài)災難。冰凍加劇了物種滅絕的程度,也同時降低了藍細菌光合作用的效率。新的好氧生命形式在冰層中蟄伏下來,等待機會。

早期地球生命常常通過內吞形式獲取有機物和能量,古細菌的一支在20多億年前,吞噬了某種阿爾法變形菌,變形菌成為線粒體,促使最初的真核生物形成,真核生物的一支在約12億年前,吞噬了某種藍細菌,藍細菌成為葉綠體,形成了所有植物的祖先。光合作用進一步成為了地球生物圈幾乎所有生物能量的基石。

人類,在這樣的生物圈中處于什么地位?約200萬年前,最早的人屬動物,能人(Homo habilis),出現在東非草原上;約30萬年前,解剖學意義上的現代人Homo sapiens也在東非出現,智人,20萬年來多次走出非洲 ,其中6-7萬年前成功走出非洲并分布在地球幾乎所有陸地,是陸生脊椎動物中分布最廣,適應性最強的單一種,在任何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都成為頂級捕食者。

大約1萬年前,人類通過馴化農作物而定居,并產生文明。人類由遷徙到定居,光合作用供給的食物和能量的積累促使文明進步,人類與作物在數千年中處在相互馴化的漫長過程中;300年前,工業(yè)革命以利用原始光合作用的產物為標志,深刻改變了整個世界,尤其是現代科技的發(fā)展徹底改變了古代農業(yè)5千年未有之變局:化石能源的開發(fā),使得人們擺脫了土地依賴,擁有了急速發(fā)展的機遇,科技進步使我們能向雨林、向海洋、向過去的不毛之地索取土地,現代農業(yè)的機械化集約化生產、化肥農藥等的廣泛使用,也加劇著物種的滅絕。

最后,萬教授憂心忡忡地警示道:現在,人類短短數十年的活動對地層和生物圈造成了極大影響,地球能支撐我們人類龐大的生命嗎?還能支撐多久?盡管人類在不斷嘗試新的解決之道,生態(tài)農業(yè)、植物工廠、分子育種、實驗室的畜牧業(yè)等現代科技正在改變我們利用光合產物的方式,但是不管人類怎么折騰,地球還將存在,人類生存或毀滅,只有靠人類自己。

200余名師生與社會人士靜靜聆聽了這場講座。

2019年4月16日

圖書館“湖畔講壇”

  
    圖書館新浪微博 圖書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