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一蜉蝣,轉眼烏頭換白頭。時光流逝,年華短暫。有多少經(jīng)典流逝于指縫之間,又有多少韶光可供你細細品讀經(jīng)典。本期讀書沙龍讓我們相聚一起,聽讀經(jīng)典,可望屆屆相傳。
第十一期讀書沙龍于10月14日上午在圖書館北館五樓多功能報告廳舉辦,主題為“閱讀經(jīng)典——四大名著”。歷時兩個半小時,約220名同學參加,分別來自全校15個學院。
16級藝術學院音樂表演系的劉庭萱、葛佩清二位同學用琵琶、二胡合奏一曲《葬花吟》,其美妙動聽的樂曲將全場引入到黛玉悲葬花瓣的畫面,頗有“凄凄不似向前聲,滿座重聞皆掩泣”之意。經(jīng)典閱讀序幕徐徐升起。
圖書館李春老師總會借此機會為同學們進行閱讀引導,特別是本次活動大部分為新生的情況下。李春老師從余秋雨先生的經(jīng)典閱讀感觀解讀“我們?yōu)槭裁匆喿x經(jīng)典”,到用案例分析手機閱讀與紙本閱讀如何選擇、網(wǎng)格小說與傳統(tǒng)小說的利弊,每一句都使我們受益匪淺。
本期活動有三位主講人以自己獨特的閱讀見解為我們剖析了四大名著中的人與事。
第一位主講人是14級戲劇影視文學專業(yè)的劉成濱同學。他以幽默風趣的評講方式,將《西游記》中唐僧師徒四人團隊合作的精神表達的淋漓盡致。該同學的評講讓我們知道,在團隊中,既不能失了個人色彩,又要去貼合團隊。一個團隊中個人成長與凝聚力必須并存。
第二位主講人是16級機電工程學院的董雪梅同學。她繪聲繪色的分析了《紅樓夢》中令人愛恨交加的王熙鳳形象。“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這樣一個美麗、能干,又多了些狠毒的奇特女子,為什么終究落得紅顏薄命?董雪梅同學最終還是對其中有血有肉的人物塑造進行了肯定。
第三位主講人是16級熱帶農(nóng)林學院生物技術專業(yè)的譚昕煒同學,他將《水滸傳》中的農(nóng)民起義定義為封建時代改弦更張的主要手段,他以自己的認知闡述了《水滸傳》的內(nèi)在含義,即何為中國,何時該反抗,何時該放手。最后,以“干了這碗黃河水,來世還做中國人”豪言結尾。
三位主講人表現(xiàn)十分優(yōu)秀,以學長身份帶動新生閱讀經(jīng)典的姿態(tài)得到了熱烈的喝彩,獲得了由圖書館頒發(fā)的榮譽證書和獲贈圖書,并合影留念。
為了活躍現(xiàn)場氣氛,活動中間穿插了四大名著知識搶答環(huán)節(jié)。搶答正確,可獲得由圖書館準備的精美圖書一本。同學們積極參與,一共有6位同學獲得圖書。
活動尾聲,安排了四大名著原著現(xiàn)場借閱。同學們沒有憂郁快速上前挑選自己喜歡的名著,60多本名著瞬間借完。希望同學們能在書中感悟經(jīng)典。
本次讀書沙龍讓看到了同學們的讀書熱情。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蘇軾有言:“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币胱约夯畹拿靼?,就是閱讀!要想中華文明在當今發(fā)揚光大,我們只有一條路,就是閱讀!
本次活動在義館同學協(xié)助下,使活動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