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下午,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范大學于丹教授蒞臨海南大學,與千余名師生分享了她對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理解和心得。

講座前,副校長胡新文在思源學堂小會議室專程熱情會見了于丹教授一行,代表學校對于丹教授的到來表示歡迎和感謝。
14時30分,思源學堂大禮堂內座無虛席,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本場講座的主持人、外國語學院楊國良教授率先出場。他引用《四書》開篇《大學》中的一段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道出了于丹教授本場講座的主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并熱情歡迎于丹教授走上講臺。

待掌聲落下,于丹開門見山,直入正題,她首先便向在場觀眾闡釋了“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的含義。她說,“大學的宗旨在于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棄舊圖新,在于使個人修行達到至善的境界?!庇诘娬{了“善”這個字眼。善上半部分是一個“羊”,下半部分是一個“口”,“善的字義就是讓人先用羊的一雙純凈溫順的眼眸去看周圍,然后再用嘴說出來”。
23日是世界讀書日,于丹深入淺出地闡釋了讀書對于明德的重要作用,“腹有詩書氣自華,書香是靈魂的香氣。”讀書不是為了泯滅于大眾,而是要找到自我。有了道德默契,便能止于至善,而人生無信,文明便只是停留于書本中的文字。她說,她最喜歡陶行知的一句話“千教萬教,教人學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蔽覀円皩W真,做真人”,成為一個有道德、真誠的、善良的人。
面對著全神貫注聆聽講座的海大學子,于丹深情地表達了自己的殷切期盼。她引經據典,鼓勵同學們多讀書,她說,“手里捧著本書,人是不孤單的”,“書是相隨你一生的朋友”,“為知識的閱讀,會很有價值;為成長的閱讀,會很有意思”,“讀書,一種超乎生命的安頓”,“愿書香作伴,讓書香在靈魂里扎根。”希望更多的大學生真正愛書、信書,真正從大學里帶走閱讀的習慣,真正建立起外界無法剝奪的信念與見識,擁有敢做真人的態(tài)度和勇氣,在喧囂中安定下來、寧靜下來、有所思考、有所獲得。
講座最后,楊國良再次誦讀《四書》開篇《大學》三遍,歡送于丹這位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著名文化學者離席。

此次做客海大,于丹教授還向海大圖書館捐贈了千余本圖書以作館藏。圖書館館長王琦代表學校接受了饋贈。

本場講座是圖書館湖畔講壇第56期講座,由校黨委宣傳部、圖書館、校團委聯(lián)合舉辦。同時,本場講座也是第七屆海南書香節(jié)名家書香校園行暨海南省2015年全民閱讀書香校園行活動之一。